結結巴巴的說話
「我…我…要車…車…」寶寶在說話時,如果發生字句連接不順暢,或不斷重複一些音節,我們實在不用太大驚小怪!統計指出,20%的學齡前兒童,偶爾都會出現說話結巴的狀況;而且,在比例上,還是男寶寶高於女寶寶一點呢!不過,目前並沒有研究真正指出說話結巴的原因到底在哪裡;只是,似乎有些孩子就是天生的難以正常的速度或音律來說話。尤其,當面對緊張、壓力大、興奮…等心理狀況時,結巴的現象就會出現。暫時性的結巴現象,大約會持續三個月左右就會有所改善。但對某些孩子來說,可能會更久,並且如果狀況嚴重,還必須接受醫師的治療。因為孩子很可能因為這樣的生理狀況,造成與人在交談上的挫折,進而造成心理上的沮喪與自卑。
目前分類:育兒相關 (68)
- Apr 21 Mon 2008 14:41
ㄉㄊㄋㄌ分不清?!
- Apr 10 Thu 2008 10:19
幼兒的色彩知覺與偏好
三歲以前的孩子雖已能看見周遭的色彩,仍較偏好紅、黃、藍、綠等純色,而中間色、淡色對他們而言,並無太大差別。
人類視覺的發展是很複雜的。人眼能發展到對四周景物鉅細靡遺的觀察,而攝影機卻很難依樣將人眼對物體深度的判斷、色彩細膩的感覺完全重現。不過,和人體其他的器官發展相同,初生嬰兒的視覺也才在「起步期」哩!
- Apr 09 Wed 2008 14:42
打造家中的童書角落
打造到處都是書的生活環境
這是我讓孩子愛上書的第一步驟。就像一本逆向思考的故事書《我討厭書》所形容的:「化妝台和抽屜和桌子上有書,衣櫃和碗櫃和五斗櫃也都是書。沙發上有書,樓梯上有書,壁爐裡堆滿了書,椅子上也高高地疊著書。甚至那些不該有書的地方,也堆滿了書。」雖然我們家沒有如此誇張,但也差不多快變成這樣了。當孩子還是嬰兒時,從我一開始為孩子唸故事書,我就刻意在家裡許多地方都放了書,以下就是我的各處陳列區:
- Apr 05 Sat 2008 23:29
千萬別罵孩子,打動心靈比威脅更有效
本文出處:健康物語月刊2004年8月號
摘錄自《千萬別罵孩子--與孩子溝通的30個方法》
- Apr 03 Thu 2008 12:44
上班族遠離腰痠背痛小祕訣
深呼吸→閉氣→腹腔用力五秒鐘→慢慢吐氣→重複10到15次
只要花幾秒鐘,馬上卸除痠痛!
- Apr 01 Tue 2008 10:54
餵藥四技巧 餵寶寶吃藥更容易
【台灣新生報╱記者高碧蓮/台北報導】
- Mar 27 Thu 2008 14:08
三歲娃知道什麼?玩什麼?
- Mar 23 Sun 2008 21:38
學習單的教與學功能
通常在老師設計學習單之前,都一定會有一個完整的主題教學架構及目標,再根據手邊現有的資源、加上孩子已經擁有的知識能力,擬出這張學習單所要扮演的功能,做完整的一份設計。因此,較好的學習單,不論單元主題是大是小,份量是重是輕,都會有清楚的學習重點及網絡。看起來,學習單好像有很多種形式,究竟學習單的功能可包含哪些呢?
- Mar 07 Fri 2008 14:06
溫差大 病毒性腸胃炎增3成
20071210蘋果日報
- Mar 07 Fri 2008 14:01
秋冬季節常見的小兒腸胃炎
健新醫院小兒科91.12.13
- Mar 02 Sun 2008 15:06
不要損害幼兒探索求知的積極性
孩子到了一歲半至兩歲時候,已經能理解父母的態度了。
即使他還不能說話,但父母對他所做的事是否贊成,
- Mar 01 Sat 2008 19:16
當小寶貝晚上鼻塞睡不著時,居家療法如何做?
文:台中世鴻耳鼻喉科診所 曾鴻鉦醫師
- Feb 27 Wed 2008 15:19
有情緒,不是孩子的錯!!!
諮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黃雅芬
- Feb 05 Tue 2008 23:25
小寶貝脾氣大怎麼辦?
分析任性的形成原因與對策
任性是幼兒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放任幼兒的任性,將會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因為任性的幼兒很難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協商,他們往往隨心所欲,很難作出利他(如關心、謙讓、助人、同情等)的行為。幼兒任性還會影響成人、同伴對他們的評價,並由此影響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任性的孩子通常借助在地上打滾、不停地哭鬧、亂扔東西等行為來表現他們的情緒、要求與脾氣。如果這些消極行為經常發生,就會強化他們的不良個性品質。同時,幼兒任性時通常會伴隨著煩躁、忿怒的情緒。一次情緒失控對身心影響不大,經常性的情緒失控,就會對健康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了。
- Jan 30 Wed 2008 20:42
于美人:穩定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穩定的成長
※撰文:人本教育基金會 (本文刊登於4月26日的國語日報)
- Jan 12 Sat 2008 10:16
跟小孩有衝突時怎麼化解
諮詢/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系主任 涂妙如
- Dec 28 Fri 2007 10:14
吹泡泡豐富孩子想像力
吹泡泡是孩子最喜歡的一種遊戲,透過吹出來的泡泡,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利用不同的器具製作泡泡,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然而在小寶貝剛開始學吹泡泡的同時,父母親最好在一旁陪伴及不斷的示範操作,以確保孩子吹泡泡時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