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嬰兒腸絞痛常發生於三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生率為15-25%,有一個特色就是一旦哭起來,就很難安撫下來;和常見「肚子餓了」、「尿布濕了」……等生理現象引起的啼哭,或心理上需要安撫抱抱而啼哭,當啼哭原因的解決後,就可以安穩下來有很大的不同。

嬰兒腸絞痛有以下特點:
1.一個星期至少發生三次以上的哭啼。
2.每次哭啼時間超過三小時以上或少些。
3.這種情形至少維持三星期以上。

一般好發在接近滿月時的幼兒,典型約三個星期大開始,尖峰是六個星期大,原本相當活潑的嬰兒,突然因為肚子痛而尖聲哭叫,寶寶有時伸腿到腹部,做搔抓動作,如此腹絞痛的寶寶可能幾分鐘稍好一點,但無法完全平復,有時候會表現出身體不舒服動作,如腹部鼓脹,臉色紅脹。沒有發燒、腹瀉、嘔吐等的症狀,過一段時間以後,肚子痛便會自然消失,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幾乎每晚固定的時間,大多會發生在傍晚以後、入夜時分,甚至深夜,每天似乎會在接近的時間發作,有時會持續幾(3-4)個小時都無法平靜下來,會持續好幾週,大多到三個月大才恢復,30%延長到4、5個月以上。

在寶寶哭鬧的時候,尤其是有嬰兒腸絞痛的症狀,常常被注意到有腹脹的情況。
大多是因為哭鬧後引起腹脹(哭會吞下氣體到肚子),而不是腹脹不舒服才引起哭鬧。
家長可以坐著,讓嬰兒趴在大人的手上或大腿上,輕輕壓迫按摩嬰兒的腹部和背部安撫;
或是做腹部按摩(溫毛巾濕敷或溫水袋在寶寶的腹部),可能會有幫助。

嬰兒腸腹絞症並非是病名,只是一個「徵候群」,由於許多的因素不協調而引起,引起嬰兒腹絞痛而哭鬧的原因是可能多方面的,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解釋都沒有辦法完全解釋為什麼大多的寶寶到三個月自己就會好不啼哭,其中可能是嬰兒的神經生理逐漸得發育健全,「感覺」與「運動」的統合也逐漸成熟以後,怕就「啼哭」不再是唯一的肢體語言,對環境或其他的刺激因素也不再那麼的敏感,啼哭就漸漸的減少了。

醫生的建議
家長如果無法判斷啼哭不停的寶寶是否為單純的嬰兒腸絞痛時,最好找醫師檢查,以免和中耳炎、腸阻塞、疝氣、腸套疊的嚴重問題混雜不清,延誤到治療時機。
如果有腹部脹氣的厲害還要慮是否是有牛奶蛋白過敏,乳糖消化障礙、腸蠕動神經異常或先天性巨結腸症的可能。
臨床上真正因為牛奶蛋白過敏,或是乳糖消化障礙,而導致肚子痛大約只佔全部嬰兒肚子絞痛的一到兩成,可以換為水解蛋白配方牛奶或無乳糖配方牛奶而來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旻 的頭像
    小旻

    生活莘憲事

    小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